12金牌是哪12个项目

问答网

12金牌是哪12个项目

以下是奥运会最常见的12项金牌项目:
1. 田径:包括百米、800米、跳高、铅球等多个项目;
2. 游泳:包括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等多个项目;
3. 体操:包括自由体操、平衡木、高低杠、鞍马等多个项目;
4. 射箭:包括弓术、箭术等多个项目;
5. 篮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
6. 足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
7. 乒乓球:男子单打、女子单打;
8. 羽毛球:男子单打、女子单打;
9. 柔道:男子柔道、女子柔道;
10. 跳水:男子跳水、女子跳水;
11. 射击:包括步枪、手枪等多个项目;
12. 拳击:男子拳击、女子拳击。
以上仅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项目,具体的项目和规则可能会因奥运会周期和举办国家的特殊情况而有所变化。

1 12金牌是指奥运会的12个项目。
2 这12个项目分别是:田径、游泳、体操、射击、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拳击、举重、跳水和赛艇。
3 这些项目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受关注和重要的项目,代表着不同的体育项目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这些项目涵盖了不同的体能、技巧和策略,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连发12道金牌意味着什么

连发12道金牌通常代表着卓越的成就和优异的表现。这意味着在一系列竞赛或比赛中,该个人或团队以高水平的技能、才能和表现连续获得了12项最高奖项。

这是一种罕见的成就,标志着该个人或团队在特定领域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表现。

连发12道金牌意味着有紧急情况发生。

"十二道金牌令“并非现在我们运动会常见的金牌。

它是指宋朝时期,朝廷下达军事命令的一种公文形式。金牌当然表示一种最高级别的命令!

”十二道金牌令“:表示最高级别,最紧急的命令形式。

12道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为什么要回去?不回去不行吗

不回去死的概率更大!

朱仙镇大破金兀术之后,岳飞本要乘胜进军,直捣黄龙。

然而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却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京。

岳飞回到京城不久,就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风波亭上,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岳家军由此瓦解。

对于岳飞的结局,不少人感到惋惜和痛心,还有人认为他是愚忠,不知道变通。

那么如果岳飞真的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抗旨不遵的话会是啥结局呢?

战国四大名将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这个人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李牧是赵国柏仁人,早期主要在雁门郡一带防御匈奴,曾以数万步骑大破匈奴十万精锐,首创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

此战过后,匈奴人元气大伤,连续十几年都没敢再犯赵国边境。

后来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领兵御敌, 他在一个叫肥的地方大败秦军,因功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旱灾,许多人流离失所,秦始皇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就派大将王翦统帅60万大军向赵国进攻。

李牧再次率兵御敌,双方打了一年多,王翦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见强攻不行,王翦就用了一条反间计,派人贿赂赵王的亲信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告李牧,称李牧准备勾结秦军,背叛赵国。

赵王轻信了郭开的谎言,派人诏李牧回来,并打算用赵葱替代他。

李牧接到诏书后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回国。

本以为这下安全了,但赵王作为一国之君,想要收拾一个臣子总是能找到办法的。

后来他布置了一个圈套,将李牧捉住并将他杀害。

李牧死后,王翦再无对手,很快就将赵国给灭了,赵王投降后被秦始皇流放到了房陵,直到此时,他才后悔杀了李牧这个擎天柱,哀叹道:“使李牧在此,秦人岂得食吾邯郸之粟耶?”

然而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可买,不久后赵王抑郁而死。

我们再说回岳飞,作为熟读兵法的一代名将,他不可能不知道李牧的事迹和结局。

或许在接到第12道金牌的一刹那,他的脑海中也曾闪现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回京。

但当想到李牧这样做的结局后,立马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回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也符合人臣之道。

如果硬要抗旨不遵,那就真的就是只有死路一条了,如果你是岳飞,在面对这12道金牌时,除了奉旨回京外,你还有其他的高招吗?

尊卑有序,君臣有节,岳飞不得不回

正犹如曾国藩,李鸿章都有实力推翻慈禧自己坐江山,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稍有不慎即遗臭万年,这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不过话又说回来,岳飞有理由不回来,只要他竖起“驱逐鞑子,复兴中华”的旗帜,相信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岳飞是一个忠臣,不仅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他的母亲更是在他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既然立志要精忠报国,那么如果岳飞抗旨不回,那么谈何“精忠”,又何以“报国”呢?明朝出色的将领卢象升饮恨贾庄之前,附近士族百姓劝说他“移军广顺,召集义师”,其实就是让他另立门户,但卢象升最终还是拒绝了,他说“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因此委婉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卢象升既死,天下为之震动。


岳飞在十二道金牌施加的压力下,他选择了妥协

不知道为什么,尽管在《宋史》和《金佗粹编》中都记载了宋廷向岳飞下达十二道金字牌的命令,但却没有任何记载这十二道金字牌内容的史料流传下来,这也是困扰着许多历史学家的谜团之一。我们再回来说岳飞面对这十二道金字牌的态度,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当时的情形说“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其实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当宋廷向岳飞下达第一道金字牌的时候,岳飞并没有立刻就同意,他的心中肯定是抗拒的,他身处战场中心,知道现在的形势对宋朝多么有利,所以当第一道金字牌下达时,岳飞并没有立即执行。另一个疑问就在于,一天之内如何连发十二道金字牌?

当时的岳飞已经打到朱仙镇,而这时候是绍兴五年,南宋朝廷在建炎三年就把临安(杭州)定为行宫,即便是最近的都城应天府南京距离当时的朱仙镇也有六百多里,我们现在开车都需要6个小时,难道宋高宗一开始就连下12道金牌?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中间肯定有间隔时间,从另一方面来说,或许正因为岳飞最初上疏据理力争,所以宋廷才接连不断的下达12道金字牌,给岳飞施加政治压力。


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岳飞肯定是不愿意放弃这大好机会的,但可惜的是岳飞是一个大忠臣,什么叫大忠臣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是愚忠还是怎样,忠诚的第一要素肯定是服从,那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实际上就是在宣扬军人的忠诚,所以让军人去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他也必须要遵从。

而宋廷接连下达12道金字牌,岳飞很难继续坚守自己的立场,面对就要收复的大好河山,他也只好拱手放弃,仰天长叹了。

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这时候的岳飞只有选择妥协,他什么也做不了,但他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就是在朱仙镇待了五天,让附近的百姓都南迁到宋朝领域内,六郡百姓悉皆前往南方。最后岳飞回到临安,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真可谓是千古冤案。明代诗人李东阳在自己的词作《金字牌》中宣泄自己的愤慨道:“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亡之,嗟晚矣!”

不过岳飞虽已成为历史云烟,但他留下的传奇和语言依然震耳发聩——“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江山可平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2金牌是哪12个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