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在近几年不断收集别国的核废料,日本政府是在秘密进行核试验吗
现在全世界早就没有“秘密核试验”那一说了,只要你鼓捣点什么动静出来就没有人不知道的。
日本储存的那些“核废料”主要都是西方英法等国核反应堆乏燃料棒反应过后的产物,属于“钚”的多种同位素混合物,尤其是钚-240的含量极高,一般在25%-30%之间,而武器级的钚材料中钚-240含量是不能高于7%的。
当然,在理论上确实可以从中提出钚-239,但是由于其分离系数太低,需要大量的串联级别,不仅能耗大,而且时间长,提取非常困难,目前也仅存在于理论中。
同时,日本所有的核电站都是轻水堆,与北棒那种能用铀-238“烧”出钚-239的重水堆不同,所以日本想造核武器本身在核材料提取这一块很困难。
所以日本在这块想了个特殊的办法,那就是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理论上这种玩应儿不仅处理“核废料”,还可以在使用中将“核废料”中残存的铀-238转化为钚-239,可以说是目前很理想的“核材料”提取“工具”。
但问题在于,目前全世界掌握这种技术的只有美、俄、法等国,其中法、俄两国能勉强做到商业运营,而日本在该领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
1971年日本建立了实验性质的“常阳”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在“常阳”运转成功后,日本开始琢磨建立原型的“文殊”快中子增殖反应堆,1994年“文殊”反应堆开始进入临界状态后,“常阳”反应堆转化了堆型。
而“文殊”反应堆仅仅运行了一年,就在1995年12月就发生了液化钠冷却材料泄露事故,引起了火灾,不得已止运行。
而这一停就是10年,2005年8月“文殊”反应堆从新启动,可也仅国了三个月,就又发生了反应堆材料交换装置的脱落事故,再一次被迫停运。
2016年9月21日,日本原子能机构面对问题不断的“文殊”反应堆,不得不向日本政府申请拆除。
2018年3月28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在例行会议上,正式批准了“文殊”反应堆的报废计划。
也就在“文殊”反应堆被日本批准报废后不久,2018年6月份,包括日本共同社、产经新闻在内的日本多家知名媒体开始大规模报道“日本库存47吨钚,可以造6000枚原子弹”的新闻,却之口不提这“47吨钚”与真正的核武级别“钚”有什么不同。
而日本真正能造原子弹的核武级别高浓度钚-239,则仅有332公斤,是日本原子能开发机构在上世纪70年代以“研究”为借口,向英美等国借的。
在2014年荷兰“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将这批高浓度钚-239归还美国,并在2016年3月22日将其运回了美国。
所以总得来说,日本储存大批“核废料”确实是有提取高浓度钚-239以研制核武器的想法,但是日本在这些年核材料的提取上明显并不成功,可以说是接连受挫,而且核武器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仅有材料就可以的,
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低估日本发展核武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