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
久违的经典IP《终结者》终于和卡梅隆、施瓦辛格一同回归,卡梅隆的监制和编剧身份,意味着这一版才是所谓“正统”续集、天然具有“法统合理性”。
这一次,他还请回了昔日女神,也是现实中他的前妻。
28年后琳达·汉密尔顿再度持枪而立,网友神总结“你大娘还是你大娘”!
两代女主正面对峙A气爆棚,谁还需要什么男主角?
有意思的是,电影里戏份最多的两个男性角色,都不是“人”。
2019年版本的重点明显更女性化。
淡化生育价值、突出个体意义
从前那版“因你的子宫中会诞生未来领袖”而被追杀的故事,变成了“你就是未来的威胁”,女性的角色功能被从“生育载体”中剥离出、以更独立的个体意义存在。
1984年的版本中,琳达饰演的莎拉,是一个毛手毛脚的餐厅女招待、职业能力专门给客人添堵的那种,端个盘子都能端出大型事故现场。
2019年的版本里,女主角丹妮依然是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面对追杀数次不解:为什么是我?
平平无奇如我,真不值得这么贵的追杀。
虽然都是做着平凡工作的普通女生,但35年之后的另一个“被追杀女生”,在原处点的打开方式更清晰、独立、有条理。
轻车熟路照顾着父亲和弟弟,在得知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之后自觉为工友们的利益抗争,虽然薪水少但个性里清晰埋着“刺儿头领袖”的因素。
三位小姐姐老姐姐合体之后,见神杀神遇佛杀佛slay全场。
不谈爱情,专注打架几十年。
《终结者:黑暗命运》里唯一一丝丝爱情戏的小苗头,是施瓦辛格的角色因爱而产生自我意识,虽然这份情感很重要、但戏份篇幅很少,整部电影都在认真打架。
你看,这届女性角色不再需要通过情感关系来获取保护、来强化自我认知,电影越来越有将his story(history)改变成her story的趋势。
当然,《终结者:黑暗命运》延续着一贯的“科幻动作片”画风,打戏易燃易爆炸、动作镜头硬核硬品相,荷尔蒙爆棚、大场面非常有看点。
场面好看,但并不止步于“好看”。
机器之心与人之意识
电影中的反派小哥哥让人印象深刻,“机器”的目标感映射在真人演员身上,有一种非常持重的关注感,似乎自带零度屏蔽效应。
这个角色明明应该是“面瘫”的,因为机器没有人类的自主意识和七情六欲,但演员的脸上偏偏有着恰到好处的淡淡的阴邪之气。寡淡、冷清、凶残,配合着骷髅一般一个“人”就走出一个军队既视感的踩踏之声,整体视听效果非常出众。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能有如人一般的情感,一直是这类题材热衷探讨的古老母题。
施瓦辛格的角色,体会到了人之为人的温度,开始做“程序外”的事情。
所谓单薄的机器理性和丰满的复杂人性之间,当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么?
比起那些更热衷于探讨“技术爆炸引发文明荒漠”的作品,《终结者:黑暗命运》给出的答案似乎更二元化、更黑白分明。
学会了人类爱的T-800,曾一度获得现世安稳的小确幸。
而眼中只有机器设定目标的REV-9,不过是漫长时空穿梭历程中的一个机器、一个孤魂野鬼。
Almost human,在这个逼近临界点的身份之上,电影承载了颇有反思余地的悖论和启示,值得关注。
一分给打斗。这次的动作戏绝对是一大亮点。IMAX大屏幕的冲击力也是无与伦比的,我不知道其他观众怎么样,但是我每次看到打斗戏的时候,紧张得脚趾头都勾在一起了,气氛确实做得很好。
一分给莎拉康纳的出场。全片里我唯一的泪点就在老年莎拉康纳的出场了。虽然是情怀加分,但是可以制造情怀点,也是影片本身实力之一。她拿着机关枪,戴着墨镜出场的瞬间,伴随着那句:I'll be back,眼泪瞬间就出来了。
一分给阿诺德施瓦辛格。作为我一直以来尊敬的偶像之一,不管是他的身上的肌肉带给我的触动,还是他为我们留下终结者T-800这一经典形象所带给我的感动。施瓦辛格的出场当之无愧的成为本片最大的荣誉。在这里我已经没有资格去评价演员本人和角色本身了,因为他,就是终结者,而且不再会回来。
剩下的四分留给电影。其实电影除了三大亮点之外,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什么亮点了,即使有卡梅隆的回归监制,我依然觉得剧情非常鸡肋。影片节奏断断续续,所有的话都不一次性说完,感觉不像在看电影,而是再玩一款闯关游戏,并且过程磕磕碰碰。
作为施瓦辛格的告别作,终结者最后一章,本片确实值得一看
《终结者6:黑暗命运》隆重上映,守护神回来了吗
说实话,这个电影我还没有看,不过,按照惯例,这些年所有的续集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我觉得这一个也逃不开这个魔咒。既然没看,我就从宏观角度扯一扯,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哈哈。每一个剧本的结局一定是正义战胜邪恶,虽然中间要经历千辛万苦,但是结局只有一个,反派被弄死或者被扼杀在摇篮里,正义在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降临,这么看的话,守护神是回来了。另一方面,看了简介,看了一些人的影评,知道了其中大概的剧情,不知道是观众的要求变高了,还是作品确实在个别地方表达的差强人意,低级别终结者利用一切资源保护了系统要保护的人,打败了最高级别的终结者,结局的表达总是让人感觉差了一点意思,这么看的话,其实守护神已经回不来了。我觉得吧,看电影,其实没必要想那么多,剧情不好可以看特效啊,特效不好可以看风景啊,风景不好可以看演技啊,演技不好可以看人嘛,总有一个理由在等着你去欣赏他。
《终结者 黑暗命运》舍弃了该系列的第三、四、五部的时间线,从第二部《审判日》的时间线开始讲起:影片中汉密尔顿饰演的沙拉·塞纳,在儿子约翰死亡后,成为了一位专门狙击“终结者”的女战士,22年来,她追随神秘短信的指引,不断狙击终结者,并以此成为自己的生活目标。
格蕾丝是来自于2042年的改造人,因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受伤,并接受改造,成为超级战士。她接受命令回到2020年保护一个名叫丹妮的女孩。这个女孩与弟弟,在一所工厂上班,却被一个来自2042年的终结者追杀,只因为她在未来是一个出色的人类领袖。
格蕾丝和丹妮在一次次截杀中,建立起感情,后来遇到专门狙击终结者的沙拉·塞纳,与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T-800组成反抗小组,共同抵抗终结者REV-9。
影片要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连特效与终结者变身的桥段都没有什么新意,这也许就是该片为什么公映后,票房平平的原因吧。
如果说,该片还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在“终极对决”中,格蕾丝驾驶“银河C5”运输机,与终结者REV-9空中相撞那一段,还有水坝里的那一段,如果是3D电影,飞机和水里都将是本片最大的打斗场面,就连2D都让人看的热血沸腾,无论是特效效果,还是演员演技,影片节奏都恰倒好处,让观影者看得十分紧张,很有代入感。
还有就是施瓦辛格在告别自己的妻儿时,说的一句““I won't be back”,这句台词,不但照应了施瓦辛格在《审判日》说出那句“ I’ll be back”,也坐实了该片叛卖情怀的意图。施瓦辛格是回来了,但却英雄迟暮,施瓦辛格拍摄《审判日》的时候只有37岁,彼时他体格健硕,行动敏捷,而今再参演《终结者6》的施瓦辛格却是72岁高龄了,看着影片中,他鬓发斑白,行动迟缓,会有多少粉丝因为他的谢幕演出而感动。
这是施瓦辛格与汉米尔顿的告别片,也是《终结者》系列的完结篇,除了这个热点,影片中呈现的桥段,对于新观众来说,可能没多少吸引力了。
比如在特效方面,前不久李安都使用高帧+超级3D的高做拍摄技术了,该片还采用了传统的2D形式,真是觉得落后了啊。对于科幻片而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还是需要的,那样不但给观影者亲临其境的体验,更能让观众深入影片故事中,理解影片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对于追击时的车技、打斗,终结者REV-9 的变身,创意不新,特别是终结者每次被击毁,都能变成黑色液体,慢慢恢复原样的场景,总让笔者有一种看《毒液·知名保护者》的感觉。
当然,如果您是《终结者》系列的铁杆粉丝,该片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还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商业片,故事完整,人物性格塑造的也算丰满,打斗戏不错,节奏感也行,总之,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多的优点,也没有什么大缺点。
特别是在看影片中施瓦辛格与汉密尔顿的对手戏时,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场景,很让人感慨,还有对未来人类文明走向的终极关怀,都会让人观影之后,留下深深的思考与追问。
个人觉得真心不错了,在猫眼上给了8分,1分是因为剧情老套了点,本来很过瘾,要是有3D会更过瘾。还1分是因为女猪脚,思想感情变化跨度太大,一时间让人适应不过来,演技也差那么点。
总体感觉可惜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