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洪 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
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
累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
朱元璋剧照 说起徐达我觉得他最大的功劳就是东征灭张士诚和北伐灭元朝残余势力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高邮以来,与元政府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
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月,张士诚占领常州(今江苏武进),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
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
他聚众乡里,以黄帕包头,被称为“黄包军”
徐达攻克镇江时,陈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张士诚胁迫,率舟师助攻镇江
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
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
徐达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率军队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
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队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
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7000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
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
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为其羽翼,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
徐达认为,湖、杭两州系张士诚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斩断,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湖、杭
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
张士诚身陷绝境但仍不投降
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城下战鼓擂动,火炮齐鸣,二十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
徐达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
张士诚令枢密唐杰上城督战拒敌
唐杰抵挡不住,绞械投降
参政谢节、潘元绍是在城门扎营,此时看到大势已去,也相继投降
暮色苍茫,降将李伯升奉徐达之命,前去劝谕张士诚
他匆匆进入宫来,张士诚已悬梁自缢
李伯升让随从赶忙将其解救下来,幸亏气息未绝,许久才缓过气来,但却闭目不语
徐达闻报,命将张士诚押送应天,听候朱元璋处理
最后,张士诚还是在看守之地自缢而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
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将普颜不花力战不敌,遂克益都
徐达乘胜攻取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
元乐安、长山、新城等地皆相继归附
十二月上旬,徐达带领士兵至济南,元将多尔济投降,密州、蒲台、邹平的元将,亦先后请降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三月底,徐达进抵陈桥,元汴梁守将李克彝夜驱军民西遁,元将左君弼率所部投降
五月初,连续攻下安定(今甘肃定西)、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宁(今甘肃靖宁)、隆德(今宁夏隆德 ),经萧关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
一方面分兵进驻战略要地延安及泾州(今甘肃泾州),另一方面派张涣率骑兵侦察庆阳的动静
八月上旬,张良臣在庆阳粮饷已尽,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投降
数日后,库库派往大同和凤翔方面的军队,亦被明军击溃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年),徐达攻克通州
八月二日,包围大都,然而大都无人守卫,元朝亡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
然而次年二月(1385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朱元璋称赞他说:“令行禁止
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
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在历史上徐达是善终的,是有记载的,并非朱元璋赐死的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洪 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
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
累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
朱元璋剧照 说起徐达我觉得他最大的功劳就是东征灭张士诚和北伐灭元朝残余势力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高邮以来,与元政府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
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月,张士诚占领常州(今江苏武进),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
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
他聚众乡里,以黄帕包头,被称为“黄包军”
徐达攻克镇江时,陈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张士诚胁迫,率舟师助攻镇江
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
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
徐达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率军队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
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队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
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7000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
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
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为其羽翼,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
徐达认为,湖、杭两州系张士诚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斩断,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湖、杭
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
张士诚身陷绝境但仍不投降
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城下战鼓擂动,火炮齐鸣,二十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
徐达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
张士诚令枢密唐杰上城督战拒敌
唐杰抵挡不住,绞械投降
参政谢节、潘元绍是在城门扎营,此时看到大势已去,也相继投降
暮色苍茫,降将李伯升奉徐达之命,前去劝谕张士诚
他匆匆进入宫来,张士诚已悬梁自缢
李伯升让随从赶忙将其解救下来,幸亏气息未绝,许久才缓过气来,但却闭目不语
徐达闻报,命将张士诚押送应天,听候朱元璋处理
最后,张士诚还是在看守之地自缢而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
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将普颜不花力战不敌,遂克益都
徐达乘胜攻取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
元乐安、长山、新城等地皆相继归附
十二月上旬,徐达带领士兵至济南,元将多尔济投降,密州、蒲台、邹平的元将,亦先后请降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三月底,徐达进抵陈桥,元汴梁守将李克彝夜驱军民西遁,元将左君弼率所部投降
五月初,连续攻下安定(今甘肃定西)、会州(今甘肃会宁)、靖宁(今甘肃靖宁)、隆德(今宁夏隆德 ),经萧关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
一方面分兵进驻战略要地延安及泾州(今甘肃泾州),另一方面派张涣率骑兵侦察庆阳的动静
八月上旬,张良臣在庆阳粮饷已尽,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投降
数日后,库库派往大同和凤翔方面的军队,亦被明军击溃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年),徐达攻克通州
八月二日,包围大都,然而大都无人守卫,元朝亡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
然而次年二月(1385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朱元璋称赞他说:“令行禁止
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
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在历史上徐达是善终的,是有记载的,并非朱元璋赐死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