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7日,清廷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5月29日,日军开始进攻台湾,遭台湾军民的抗击。6月1日,清政府的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人签订《交接台湾文据》,台湾正式割让给日本。6月3日,日本陆海军向基隆发起进攻,基隆失陷。6月7日,日军进入台北城。6月17日,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台北举行始政仪式,正式建立起在台湾的殖民统治。9月16日,日军成立“南进司令部”,调集4万大军,海陆并进,向台湾南部进犯。至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府,至此台湾全岛沦陷。
本组老照片为彼时的日本随军摄影师在1895年9月至11月拍摄的台湾各地照片。
台湾总督府,原来是台湾布政使衙门。
台湾总督府院内,日军将校合影
台北北门外车站附近寺院
台北北门外大稻埕铁路
台北石坊,远处是西城门
台北市街一部 远处右侧是台湾布政使衙门
台北市街一部
台北西门内店铺
台北西门外艋舺池畔洗衣妇
台北西门外艋舺淡水寺
台北西门外艋舺附近农家妇人
台北西门外艋舺市街捣米人
台北西南角楼及市街一部
基隆,旧名鸡笼。那是因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为凯达格兰族,鸡笼”是“凯达兰”的闽南方言译音。格兰的谐音近似闽南语之“鸡笼”,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以下为1895年基隆老照片。
基隆港
基隆港及市街全景
基隆港及市街全景
基隆港及市街全景
基隆港及市街全景
基隆港炮台
基隆港炮台全景
基隆港炮台全景
基隆港炮台全景
彼时的淡水现在为淡水区,位于台湾省新北市西北沿海,位于淡水河的出海口北侧,北邻三芝区,南邻台北市北投区,西滨台湾海峡,西南与八里区以淡水河一水之隔。河光山水、风景秀丽,自古为台湾八景之一,昔日并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淡水在历史上曾经是台湾第一大港,也是西方文明在台湾北部散播的起点。今日之淡水区,北邻三芝区,南以关渡和台北相接,西濒台湾海峡,并与八里一水之隔。
淡水河畔
淡水河口沪尾河岸
淡水河口沪尾炮台
淡水河口沪尾日本海关
淡水河口沪尾市街
淡水河口沪尾市街
淡水河口沪尾市街一部
淡水河口沪尾英国领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