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将军令和账号怎么找回号
如果你记得将军令启用时的身份证号码再加上你的序列号,和你的账号。可以直接发电子邮件给将军令的客服要求解除,如果你没有将军令启用时的身份证就需要去mima.163.com提交你号的资料,要求网易帮你解除。
一个手机将军令能绑定多少个号
每个手机将军令最多可同时绑定10个帐号(要求:同一个序列号使用达到90天以上,否则最多只能绑定5个帐号)将军令绑定规则:
1、每个帐号最多可绑定5个将军令(手机+实体);
2、每个将军令最多可同时绑定10个帐号(要求:同一个序列号使用达到90天以上,否则最多只能绑定5个帐号);
3、每个将军令最多可累计绑定9个帐号,当同一个序列号使用达到90天以上后,升级为每年可累计绑定20个帐号;
刘备称王,关、张、马、黄封大将,为何封赵云翊军将军杂号将军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实际上,就是因为理解误区,才给人们造成一种赵云的官职地位不如关张马黄四人,从以下三点,便可以轻松解开这个疑惑。
分别是,什么是杂号将军,杂号将军虽然名字有杂号二字,但是真的就是上不得台面的将军吗?另外,就是几个人受封将军称号的正确时间,第三,就是所封将军的实际掌握权力或者说掌管范围,我们来一点一点看。
首先:杂号将军真的地位低下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不,那就是杂号将军绝不是因为名字里有杂号这两个字,就地位低下,可有可无,那么,在了解杂号将军之前,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下汉末三国时期军界职位的一个大体区划。
在当时,大汉的军界任职基本固定位三个大的品阶,是为将军、中郎将与校尉,而在这三个大的品阶里又具体的划分为:
大将军、三公级别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与卫将军。
然后是前后左右四将军,以及不常设置的四镇将军、四征将军、四平将军、四安将军。
接着是偏将军裨将军,接下来是中郎将、然后是校尉。
而所谓的杂号将军,指的是在汉末三国时期,由于战事的增多,为了应对战事的需要,不得不改派专任战事的将军,所以会为他们冠之以一个特定的名号,比如度辽将军等。
另外一点就是当时的地方州牧郡守或割据一方的诸侯自身等级不够,在笼络部下、授予官职的时候,他们无法授予朝廷有品阶的正式将军,所以会取一个专门的将军名号,来授予自己的部下,这一点,也是在汉末三国时期最常见的杂号将军的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杂号将军的名号,绝对不是主公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往往赋予其特别的意义,要么是根据战争的结局、要么是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要么是赋予这个集团的特定政治含义,所以,在这三个方面来看,杂号将军其实相当的重要,地位,并不低。
其次:刘备集团的几次正式授予将军的时间,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刘备集团正式授予将军有四次:
第一次,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南收荆州四郡的时候,那个时候受封的将军只有三人,中郎将可考的有三人。
分别是关羽荡寇将军、张飞征虏将军、赵云以牙门将为偏将军,诸葛亮、庞统为军事中郎将,霍峻为中郎将。
第二次是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9年)夏拿下益州之后,此时,整个刘备集团的大多数人得到了赏赐与别的官职。
其中,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关羽张飞的将军身份没变,但是关羽多了董督荆州的身份,张飞多了巴西太守实际上就是三巴军区的第一负责人,职权直线上升。
而此时,马超由于原本地位就与刘备差不多,所以被授予平西将军,这个自然另当别论,而黄忠为讨虏将军,法正为扬武将军,李严为兴业将军,此时,赵云为翊军将军。
这是一个不同于黄忠、法正、李严等人的杂号将军,因为翊这个字,按照说文解字去理解,是为寓意着腾飞的意思,很明显,翊军将军的封号,恰恰象征着此时刘备集团的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比诸讨虏要强很多。
第三次,是刘备拿下汉中,此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别为前右左后四大高阶军将,是为真正的军方高层,魏延都成为了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可是赵云呢?还是翊军将军。
第四次,刘备称帝后,以张飞为车骑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那么,赵云呢?还是翊军将军。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认为,这不是明摆着证明,赵云的翊军将军,九年都没有变化,这不是很好的表明,他的地位不如关张马黄,甚至不如魏延,很是低下吗?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这就涉及到了第三点,那就是赵云的实际权力,与负责方向,到底是什么?
第三:赵云的翊军将军负责的实际权限
赵云的负责范围,人们公认,说的小一点,叫保镖,说得大一些,那就是中央禁军的大统领,有证据吗?当然有。
赵云最开始的时候,担任主骑,据考证,这不单纯是掌管骑兵,而是负责与陈到一起负责禁卫,后来刘备专门为赵云首创了牙门将,其负责范围还是刘备的安全,等到了益州时期,赵云成为了翊军将军,也同样是如此,为什么呢?
因为,季汉的军制分为了前后左中右五军,前后左右都有人选了,中军主将是谁呢?
正是赵云,只不过,五军制度是在建兴年间才完善的,所以,那个时候开始,中军的名号,才正式的确立,这也就是说,赵云的翊军将军实际上在九年的时间里,一直掌管着中军这样的实权,不重吗?
还有一点可以作证,那就是刘禅继位后,赵云成为了镇东将军,明明是四镇将军之一,还低于前后左右四将军。
但是,赵云的另一个身份,是中领军,这就是禁军主将的名号,所以,赵云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内朝主将,而很少是外朝战事的应用。
故而,很多人认为,赵云的翊军将军,地位远远低于其他几人,实际上是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希望小司徒的这个答案,能够帮到您,谢谢。
赵云是在刘备拿下成都,被任命为翊军将军。
这时候关羽是荡寇将军,汉寿亭侯。
张飞是征虏将军,新亭侯。
马超是平西将军,都亭侯。
黄忠和魏延还没上位。
这时候蜀汉阵营中,马超就是个象征意义,赵云相当于武将中的三号人物了。无论是功劳还是资历,赵云都配得上这样的地位。
但是在赵云当上翊军将军之后,一直到刘备死,都再没有升迁过。
刘备自封汉中王时,大封功臣。武将有前后左右将军,魏延升为汉中太守,封镇远将军。似乎没赵云什么事儿。
关羽,张飞,马超的排位很正常,黄忠已经后来居上,封后将军,关内侯。魏延也是飞速提拔,与赵云平起平坐了。
刘备称帝,关羽和黄忠已经死了,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马超封被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赵云还在原地踏步。赵云的能力,就算职位不升,难道连封个侯都不配吗?
论战功,赵云参加了汉中之战,成功指挥了汉水之战,大败曹军,在蜀魏长期僵持中,打了个非常漂亮的背水一战,大大的鼓舞了士气,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刘备也夸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但仅仅是口头表扬一下,没任何实际的表示。
我认为赵云是杂号将军,应该不是战功的问题。可能就是单纯的失宠,不受刘备重用了。
赵云和关羽,张飞不一样,有自己的政治眼光,发现刘备不妥的地方直接就说出来。有记载的是刘备进成都时,赵云以霍去病的事,劝刘备将屋舍桑园分给百姓,不要分给功臣。另一次是劝谏刘备不要东征,惹毛了刘备。
这说明赵云是喜欢实话实说的,不像诸葛亮去揣摩刘备的心意,诸葛亮感觉劝不动刘备就不会张嘴。刘备在一无所有时,身边的人提意见,他是无所谓的。但是富贵了,人就不一样了,再去直言劝谏他,他未必会爽了。
秦宓劝谏刘备不要东征差点被杀,诸葛亮求情才保住性命,最后还得蹲牢房。赵云还能全身而退,说明刘备对他还是念旧情了。但是想指望刘备去重用他,应该是不可能的。或许刘备觉得赵云不能重用了,才破格提拔的魏延呢,当然,这时瞎猜的。
还有一件奇怪的事,马超牵头上表,劝刘备进位汉中王,这个表上没有赵云的名字。难道赵云不愿意刘备进封汉中王?种种迹象表明,赵云成为翊军将军之后,与刘备渐行渐远,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
有人认为刘备太信任赵云了,让他担任保镖类的职务,不需要去专门封官了。赵云在进成都之前,确实类似保镖,多次救阿斗,保卫刘备家属,反倒战功偏少。但是在这期间,赵云的官职都是正常升迁的,刘备并没亏待他。进了成都后,赵云还是不是保镖,没提过,但赵云参加了汉中之战是事实,是实实在在有战功的。
再说了,作为帝王,能轻易相信谁呢?按道理刘备最信任关羽,张飞啊,亲如兄弟,刘备什么时候亏待过他这两个兄弟?作为主公,身边的人,你不把他喂饱,你敢用吗?华元宰羊分肉,不分给车夫,结果被车夫拉到敌营的故事,刘备不可能不知道吧。就是刘备自己夺了汉中,都用汉中王来犒劳自己,不封赵云,能用信任解释的过去?
刘备到托孤之时,也没有赵云这位跟随多年,立功无数的老将什么事,而是飞速提拔李严。难道赵云还没有李严可靠?多托孤一个自己信任的人又有什么坏处?
我感觉刘备最后那几年是不太喜欢赵云的,所以故意不给赵云更高的官位和爵位。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不得而知。或许赵云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更想恢复汉室,或许赵云是跟诸葛亮是一条心的,受到刘备的忌惮。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赵云与另外四个一起列传,在我看在,赵云只是后来不受刘备信任,他的翊军将军在武将职位中并不低,论资历也是元老,最重要的是被后主刘禅追谥为顺平侯。武将中追谥的就是这五个,写史自然是相提并论,一起列传不足为奇。